海绵动态
首页 > 海绵城市 > 海绵动态
海绵城市失败?技术指南起争议
发布时间:10/14/2016 11:12:30 AM  浏览次数:3010  所属分类:海绵动态
一:技术指南起争议篇


   >>>>让城市能回归自然,让城市成为能呼吸海绵

>>>>以水惠民,以水兴业"                         ----------曾红舟


海绵城市和内涝防洪有关系吗?

  海绵城市技术指南,对内涝防洪涉及很少,提出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那么控制容积和内涝防洪关系了,难道场地只需要进行控制容积和外排量计算,就可以解决雨水问题?


海绵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计算争议

  海绵城市技术指南,选取至少近 30 年(反映长期的降雨规律和近年气候的变化)日降雨(不包括降雪)资料,扣除小于等于 2 mm 的降雨事件的降雨量,将降雨量日值按雨量由小到大进行排序,统计小于某一降雨量的降雨总量(小于该降雨量的按真实雨量计算出降雨总量,大于该降雨量的按该降雨量计算出降雨总量,两者累计总和)在总降雨量中的比率,此比率(即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降雨量(日值)即为设计降雨量。

V= 10HφF

式中:V——设计调蓄容积,m3;

H——设计降雨量,mm,参照附录 2;

φ——综合雨量径流系数,可参照表 4-3 进行加权平均计算;

F——汇水面积,hm2。

1.大家不难发现:设计调蓄容积对应单位有面积公顷,日设计降雨量,综合径流系数,那么计算出来设计调蓄容积是不是日容积,那到底是年调蓄容积?

2.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按照30年日降雨量推导,是否可以达到“小于不积水,大雨不内涝”功效,

海绵城市径流污染控制目标争议

海绵城市技术指南,各地应结合城市水环境质量要求、径流污染特征等确定径流污染综合控制目标和污染物指标,污染物指标可采用悬浮物(SS)、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等。城市径流污染物中,SS 往往与其他污染物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一般可采用 SS 作为径流污染物控制指标,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年 SS 总量去除率一般可达到 40%-60%。年 SS 总量去除率可用下述方法进行计算:

年 SS 总量去除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低影响开发设施对 SS 的平均去除率。

低影响开发设施对SS去除率没有鉴定,作为指南导则,让径流污染控制成为了瞎取值,瞎拍脑门,(软件模拟也拍脑门)

海绵城市就是下渗挖坑争议

海绵城市提出的年径流总量控制和多指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于场地挖多少坑?,这是违背生态做法

透水铺装率等于下渗铺装,对应基础和耐用,以及地区是否适合做,都没有强制指明

海绵城市雨水回用争议

海绵城市提出雨水回用鼓励指标:实际工程多少雨水回用是摆设,浪费资源,应该考虑实际可行性!同时,雨水回用成本都是一本乱账!

海绵城市规划一团糟

1、需求与定位难,把控难,靠几个指标难以实现大海绵建设

1、调研与基础数据分析难,基础数据不能共享

2、规划范围和试点片区相关性难,以试点片区来统筹全局规划,太片面,不能形成整体有效排水系统!

3、排水分区和管控单元划分依据难,

5、竖向规划与海绵城市设施的衔接没有统筹,

6、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与控单元目标相关性难

7、雨水管网灰色建设和lid措施相关性难,

8、城市内涝排洪不能与海绵城市规划形成系统性,

9、海绵评估与监测方法难;

10、后期维护成本高和操作难

海绵城市规划一团糟

1、需求与定位难,把控难,靠几个指标难以实现大海绵建设

1、调研与基础数据分析难,基础数据不能共享

2、规划范围和试点片区相关性难,以试点片区来统筹全局规划,太片面,不能形成整体有效排水系统!

3、排水分区和管控单元划分依据难,

5、竖向规划与海绵城市设施的衔接没有统筹,

6、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与控单元目标相关性难

7、雨水管网灰色建设和lid措施相关性难,

8、城市内涝排洪不能与海绵城市规划形成系统性,

9、海绵评估与监测方法难;

10、后期维护成本高和操作难

海绵城市软件模拟可行性争议

1关于城市排水模型的精度

      城市排水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涉及到的东西很多,不是排水管网弄清楚了,就能用模型算得很准了。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无论是谁,无论采用什么软件或者模型,也无论采用什么建模思路,想建立一套城市尺度的排水模型来精确地模拟城市洪涝情况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想法。所以,现阶段我们对城市排水模型的要求更多是应该是能够反映出内涝的趋势和大概情形,或者具体来讲可以模拟出哪些点可能会被淹,淹没深度能达到实测的三四成就已经很好了。那些宣扬城市洪涝模型算得有多准的研究多半是糊弄人的或者是外行话。当然不能说,既然现有条件怎么样都算不准,模型是不是随便建都可以呢?不是,现在算不准,我们也必须想办法,让模型尽可能的符合实际,随着模型算法和基础资料更完备,总会有能算准的那一天。

(2)关于基础资料对结果的影响

        很显然,要对城市洪涝进行精细化模拟,必然要高精度的地形资料、管网资料以及其它一些资料作为支撑,离开了这些,谈模拟得准与不准早已经失去了意义。不少地方建模型,只收集到了城市主干管和次干管的数据,却还想把小区的淹没模拟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有一点必须要明确的就是你收集到什么样的资料,就只能模拟到什么程度。如果只收集到城市干管的资料,就没有必要去想尽办法把小区的内涝问题一并研究,其实在这种情况,只做城市主干道的淹没情况就好,完全没有必要采取一些奇怪的方法去模拟小区范围内的淹没,不仅算不准,还会影响其它地方的结果。

(3)关于城市产流的计算模式

       现在城市排水模拟一般都会建地表地下一二维耦合模型,用一维模型模拟管网和河网,用二维模型模拟地表,那产流到底怎样计算?有的地方,比如居民区,大部分雨水是直接进入管网的,而在一些较为空旷的地方或者雨强较大时的路面,雨水一般是先在地面流动,再进入管网的。所以,对于一个大的区域来讲,这两种产流模式一般都是同时存在的,不管单独用哪一个,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建议,在有管网的地方,降雨优先进入管网,没有管网的地方,优先在二维模型中考虑。在当前城市水文研究中,并没有定论说哪种方法更好算得更准,但是想超出这两种方法去整些别的比较合适的方式,可能也是比较难的。


-----以上八点是海绵争议较大总结如下: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下设计容积

控制径流污染物SS

没有基础数据下海绵城市建设问题

指标指导规划,规划一团糟

雨水收集回用,是否可行

海绵城市是否等于反生态设计(挖坑)

海绵城市等于LID,不能解决雨水问题

海绵城市与灰色建设协调问题

软件模型模拟等于忽悠



二:海绵城市是否失败篇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和多专业合作工程

本海绵城市是否失败?

让工程案例说话!

市政道路海绵城市案例车行道,人行道,自行车道,绿化带等改造:

学校海绵城市案例:开口路沿石,高位花台,雨水花园,虑石沟,透水铺装等等

小区海绵城市案例:开口路沿石,草沟,虑石沟,透水铺装,坡向等等


市政道路海绵城市案例


安微池州





学校海绵城市案例


清华大学内



小区海绵城市案例


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还是不错的,建设只是有待提升和完善,所以海绵城市建设不是失败!



三:海绵城市可行性研究篇

海绵城市源头建设

海绵城市中端建设

海绵城市末端建设



海绵城市源头建设


海绵城市源头建设:

以景观为主,LID措施为辅,严格执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多指标


海绵城市中端建设


海绵城市中端建设:

以市政为主,LID措施为辅,严格执行内涝标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径流污染物控制SS


海绵城市末端建设


海绵城市末端建设:

以生态水利为主,LID措施为辅,严格执行排洪标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径流污染物控制SS和生态建设


总结:

目前的海绵城市主要是针对海绵城市源头进行建设,主要是LID措施设计,希望海绵城市不仅是小海绵还是大海绵。能真正担负生态,,环境,安全重责


以上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