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动态
首页 > 海绵城市 > 海绵动态
立体绿化是中国生态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
发布时间:10/18/2017 3:53:35 PM  浏览次数:2495  所属分类:海绵动态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12月12日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建设“自然存蓄”、“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发展观,在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指出:“中国将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十三五’规划重要内容,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形成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这一提出说明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不仅能够改善人居环境、促进民生发展,同时也是新时期绿色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的主要途径。

        城市建筑、道路、汽车、巨大的人流是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的四大主要原因。城市建筑所使用的水泥、钢筋、玻璃和城市公路所使用的水泥、沥青等主要材料都具有较高的吸热性。特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杭州、重庆、武汉等特大城市,人流和车流非常大,交通拥堵,城市公路越修越宽,建筑物不断增多,城市空间绿地不断减少,土地资源稀缺,原有的城市部分水系萎缩,城市建筑物土地覆盖率非常高,城市道路的不透水铺装,造成可自然渗透雨水的地面不断减少,城市生态破坏严重,要么长时间不下雨,干旱、高温,要么一下雨就是大雨、特大暴雨。造成城市涝严重,经常下雨就看海,下雨就划船,给城市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给现代都市生活带来极大的困难。

       生态海绵城市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逐步改善并恢复城市的自然生态平衡。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以人和自然生态为优先原则,故定义为生态海绵城市。

        中国生态海绵城市建设可借鉴的有:美国的低影响度开发(LID),英国的可持续排水管理(SUDS),澳大利亚的水敏感性城市设计。这三个经验总结起来说要害就是三条,第一,让雨水径流分散、消纳、存储、吸收。让城市径流尽可能的平缓一些。暴雨的时候不要积水,不要形成城市内涝。第二,保持清洁的水质,第三,水是地球最宝贵的资源,尽可能的利用自然雨水,做绿化、景观、消防、洗车、冲清道路等充分利用。但中国的国情是不一样的,不能照搬国外经验,要根据我们自己国家不同城市的实际情况进行生态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我们的祖先在应对大自然环境的挑战和雨水的利用上也总结了很多宝贵的经验,都要加以利用。

       生态海绵城市的建设,应该遵循“生态优先”、“因城而异”、“循序渐进”的指导原则,“以城市安全、宜居、人与自然和谐”为建设目标,重视绿色与灰色同步发展,灰色主要是城市道路,城市道路要尽可能的进行透水铺装,让雨水能够“自然存蓄、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可以大大缓解城市内涝、改善城市水气微循环,改善生态环境。绿色主要是城市绿化,由于城市建设土地资源宝贵,绿地稀少,发展立体绿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立体绿化;一个城市从建筑的屋顶开始,屋顶花园,屋顶菜园,空中的雨水花园,建筑墙面的垂直绿化,这样,每年它可以把对应面积天空降下来的雨水就地消纳100到200毫米,还可以大大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减少城市的噪音,降低城市的温度,减少城市雾霾,增加空间质量,另外它有很好的景观作用。增加人的舒适感。

       城市空间本身就是三维的,立体的,建筑屋顶、建筑立面等空间种植蔬菜、花草等,这样屋顶及墙面被绿色覆盖,热天的话,太阳的辐射量减少,立体绿化的建筑墙面要比没有绿化的墙面温度低3到5度。

  立体绿化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生态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更多选择,无土种植技术、遥感技术、各种保水环保材料等大量出现,为立体绿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立体绿化对于城市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也是生态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

       生态海绵城市就是城市要安全、宜居、人与自然的和谐,立体绿化有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我们可以通过无土种植技术,种植蔬菜、花草,既有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生态海绵城市建设坚持“生态为先”,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发展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       (作者:中国生态海绵城市网  兰其成)